汉字

  • 繁体字:輓,笔画:10,拼音:wǎn,部首:扌

    简解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悼念死者 挽wǎn ⒈设法扭转局势使变好或复原~救。力~狂澜。 ⒉拉,牵引~弓。~车。 ⒊哀丧,悼念~词。哀~。 ⒋通"绾"。卷起。

    详解

    挽 wan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 挽 coil up;draw;lament sb.'s death;link;pull;roll up; 挽 (1) 輓 wǎn (2)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3) 同本义 [draw;pull]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5) 悼念死者 [lament sb.'s death] 现今胡三公子替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6)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挽 wǎn (1) 通绾”。卷起 [roll up]。如挽裤腿儿 (2) 同绾”。编结 [coil up]。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 扭转;挽回 [reverse]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4)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5) 荐引 [recommend]。如挽推(引荐;扶持) (6) 勾;挎 [carry on the arm]。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7) 请,托 [please]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挽 wǎn (1) 后,迟。通晚” [late]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塼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挽词,挽辞 wǎncí,wǎncí [elegiac words] 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挽额 wǎn é [elegiac board] 表示对死者悼念的牌匾 挽歌 wǎngē [dirge;elegy;threnody] 哀悼死者的歌 挽回 wǎnhuí [retrieve;redeem] 扭转不利局面 挽回败局 挽救 wǎnjiù [remedy;rescue;save] 从危险中救回来 挽救生命 挽具 wǎnjù [harness] 套在牲畜身上拉车的器具 挽力 wǎnlì [(of animals) draught power] 骡马等拉车或农具时能够使出的力量 这匹马的挽力太小,拉不动这辆车 挽联 wǎnlián [elegiac couplet] 哀悼死者的对联 挽留 wǎnliú [persuade sb.to stay;urge sb. to stay;hold;keep;detain;return] 留住要离去的人 再三挽留 挽幛 wǎnzhàng [large elegiac scroll] 表示悼念之情的幛子,一般黑色或白色 挽 wǎn ㄨㄢˇ (1) 拉,牵引~弓。~留。 (2) 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救。力~狂澜。 (3) 追悼死人~词。~联。~幛。 (4) 古同晚”,后来的。 (5) 同绾”。 郑码drjr,u633d,gbkcdec 笔画数10,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525135

  • 亇m1.铁锤(韩国汉字)。

  • 刂do同"刀"。

  •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说文》 无待韦弦。--《文选王文宪集序》 故佩弦以自急。--《韩非子观行》 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抚弦登陴。--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又如弦箭(弦上之箭);弦栝(

  • 阋 (会意。从閠(斗),从兒,兒亦声。兒,善讼者。本义不和,争吵) 同本义 鬩,恒讼也。--《说文》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诗小雅常棣》 兄弟谗阋。--《国语周语》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小雅常棣》 又如阋讼(兄弟或家人相争讼);阋墙(在墙内争吵。指兄弟失和);阋墙谇帚

  • 骂 (形声。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对子骂父。--《世说新语方正》 群怪聚骂。--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斥骂(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咒骂(用恶毒的话骂);笑骂(讥笑并辱骂);辱骂(污辱谩骂) 增益。通雈

  • 熕gòng 1.见"熕船"。 2.日本和字。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