悻 (形声。从心,幸声。本义恼怒的样子) 同本义 谏于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面。--《孟子·公孙丑下》 又如悻动(怒形于色) 悻 刚直 荡莽很悻,道之非耶?--唐·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 又如悻直(刚直;亦指刚愎固执);悻切(刚直) 固执 仄闻长者言,悻直非养寿。--宋·苏轼诗 又如悻直(固执,任性) 悻xìng恼怒、怨恨的样子~ ~而去。
悻 xing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悻 xìng (1) (形声。从心,幸声。本义恼怒的样子) 同本义 [angry;resentful] 谏于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面。--《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悻动(怒形于色) 悻 xìng (1) 刚直 [firm and upright] 荡莽很悻,道之非耶?--唐·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 (2) 又如悻直(刚直;亦指刚愎固执);悻切(刚直) (3) 固执 [self-willed] 仄闻长者言,悻直非养寿。--宋·苏轼诗 (4) 又如悻直(固执,任性) 悻然 xìngrán [angry] 怨恨愤怒的样子 悻悻 xìngxìng [angry;resentful] 怨恨失意的样子 本镇因一时过慎,其策未即举行,彼悻悻逃去。--《画图缘》 悻 xìng ㄒㄧㄥ╝ 怨恨,恼怒~然。~~而去。 郑码ubub,u60bb,gbke3ac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12143221
签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同本义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粗粗地缝合起来 引,导引 下令征调 刺;插 签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签(簽)qin ⒈亲笔署名或画上符号~名。~押。 ⒉简要的写出重点或意见~注。 ⒊旧时官府拘人的凭证朱~。火
袂mèi袖子分~(离别)。联~(结伴)赴京。以~掩面。
斈xué ⒈同学”。
輏png 1.象声词。多形容雷声﹑钟鼓声等。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说文》 劫之以众。--《礼记儒行》 已珉欲以齐秦劫魏。--《战国策秦策》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不可劫以死生。--《淮南子精神》 因以劫众。--《汉书高帝纪》 积威所劫。
碽b 1.附石于弋缴以备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