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洶,涌也。--《说文》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唐·杜甫《大会渡》 填其汹渊,毋使水清。--《韩非子·杨权》 又如汹呶(水势喧嚣翻腾貌);汹急(水势湍急);汹怒(水流激荡);汹然(汹涌翻腾貌);汹溶(水势翻腾上涌) 汹 形容声音大;喧嚣 洶洶、嗑嗑,皆水声也。--《尚书大传》 飘风来之洶洶。--《楚辞·逢纷》 又如汹汹拳拳(喧闹欢腾的样子);汹赫(形容气势盛);汹洶(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形容纷扰 汹(洶)xiōng ⒈ ①波涛声或争吵声或杂乱喧哗声。 ②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凶猛其(气)势~ ~。 ⒉
汹 xiong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 汹 (1) 洶 xiōng (2)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be sweeping and surging;turbulent] 洶,涌也。--《说文》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唐·杜甫《大会渡》 填其汹渊,毋使水清。--《韩非子·杨权》 (3) 又如汹呶(水势喧嚣翻腾貌);汹急(水势湍急);汹怒(水流激荡);汹然(汹涌翻腾貌);汹溶(水势翻腾上涌) 汹 xiōng (1) 形容声音大;喧嚣 [roaring] 洶洶、嗑嗑,皆水声也。--《尚书大传》 飘风来之洶洶。--《楚辞·逢纷》 (2) 又如汹汹拳拳(喧闹欢腾的样子);汹赫(形容气势盛);汹洶(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3) 形容纷扰 [tumultuous]。如汹怖(骚乱恐慌);汹汹茫茫(形容嘈杂、纷乱);汹动(喧扰不宁) 汹怒 xiōngnù [angry] 猛烈的或不祥的自然现象 汹怒的暴风雪 汹汹 xiōngxiōng (1) [tumultuous]∶因争论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汹汹。--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surging]∶水腾涌的样子 (3) [agitated]∶骚乱不宁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 (4) [violent]∶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汹涌 xiōngyǒng [surge;dashing of waves;rush of torrent;be sweeping and surging] 水势翻腾上涌 海中波涛汹涌,小船儿上下颠簸 汹涌澎湃 xiōngyǒng-péngpài [tempestuous] 原义是指洪水猛然上涌的样子,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人群的活动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沸手暴怒,汹涌澎湃。--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汹 xiōng ㄒㄩㄥˉ 〔~~〕a.波涛声,如波声~~”。b.形容喧扰,如天下~~”,议论~~”;c.形容声势很大(含贬义),如气势~~”,来势~~”。 〔~涌〕水势很大,向上涌,如波涛~~”、~~澎湃”。 郑码vozi,u6c79,gbkd0da 笔画数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452
鴼lù ⒈古同鹭”。
恖s ⒈古同思”。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必,分极也。--《说文》 姓 必 必须,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 必为奇巧声动上。--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山水必有实景。--蔡
劖chán 1.刺;砭刺。 2.断;凿。 3.削。 4.讽刺。 5.铲具名。 6.砍杀;杀死。 7.折磨。 8.犹破除。消除。
鮝hn 1.蚶。参见"鳅鮝"。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