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 熔炼金属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炀 (形声。从火,? 同本义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 遮蔽,蒙蔽,挡住 炀 炽热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 炀(煬)yáng ⒈也作"烊"。熔化金属。 ⒉火旺。 炀yàng 1.烘烤;烘干。 2.向火(取暖);烤火。 3.炊。参见"炀者"。 4.遮蔽,蒙蔽;挡住。 5.焚烧。 6.炽热。 7.照耀。
炀 yang 部首 火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7 炀2 (1) 煬 yàng (2) (形声。从火,昜(yáng)声。本义烘烤) (3) 同本义 [roast]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4)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5) 炊 [cook]。如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6) 遮蔽,蒙蔽,挡住 [cover]。如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炀 (1) 煬 yàng (2) 炽热 [hot]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 (3)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另见yáng 炀1 (1) 煬 yáng (2) 熔炼金属 [melt metals]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另见yàng 炀 (煬) yáng ㄧㄤˊ (1) 熔化金属。 (2) 火旺。 (3) 烘干,烤火。 (4) 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郑码uoyo,u7080,gbkecbe 笔画数7,部首火,笔顺编号4334533
播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同本义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
蜷〈动〉 卷缩,身体弯曲 小花猫蜷做一团睡觉 蜷(踡)quán ⒈身体弯曲。 ⒉ 蜷jun 1.方言。踢。 2.引申为斥逐。
膼zhu 1.膇。 2.腿。
溾i 1.见"溾涹"。 2.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县境内。
彻 (形声。从彳,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
肻kn ⒈古同肯”原来妇人自从武大死后,怎~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