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役,笔画:7,拼音:yì,部首:彳

    简解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役使,驱使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 役yì ⒈战事战~。 ⒉从事军务兵~。预备~。现~军人。 ⒊使唤,驱使~使。奴~。 ⒋劳力,需要出力气的事劳~。 ⒌旧时称被役使的人仆~。差~。衙~。 役yī 1.服兵役;戍守边疆。 2.服兵役的人,士兵。 3.事。 4.战役。 5.借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6.役使;差遣。 7.劳役;役作之事。 8.服劳役的人。 9.职任, 职务。 10.充任;供职。 11.仆役。 12.门徒,弟子。 13.使被吸引而不由自主。 14.引申指牵缠,羁束。 15.营卫,保养。参见"役心"。 16.施行。 17.行列。亦 指排成行列。《诗.大雅.生民》"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郑玄笺"役,列也。"孔颖达疏"种禾则使有行列,其苗则穟穟然美好。"一说通"颖",禾茎。

    详解

    役 yi 部首 彳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 役 battle; labour; servant; service; use as a servant; 役 yì (1)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2) 同本义 [serve in the army]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3)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4) 役使,驱使 [use as a servant]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5)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役属(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役养(役使;役使休养);役法(为法令所役使);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役令(役使,驱遣) 役 yì (1) 劳役 [labor] 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 (2) 又如役丁(服劳役者);役作(工役劳作);役所(役作的处所);役庸(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 (3) 服劳役的人 [laborer]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孔颖达疏役谓共官力役,帅今之丁也 (4) 仆人 [servant] 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南史》 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京本通俗小说》 (5) 门生,弟子 [follower]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论衡》 (6) 事情 [affair] 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赐之,其已。--《左传》。杜预注役,事也 (7) 事件 [accident] 鸿门之役,微项伯几殆。--宋·陈亮《酌古论一》 (8) 士卒,服兵役的人 [soldier]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国语》。韦昭注役,兵也。” (9) 职责,职分 [duty]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宋·陆游《晓赋》 (10) 战斗;战争 [fight;battle;war] 秦穆公伐郑之役,考之《左传》,其谏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独蹇叔而已。--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二》 (11) 又如台儿庄之役 (12) 差役 [runner or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 宰悦,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役龄 yìlíng [enlistment age] 服兵役的年龄 役使 yìshǐ (1) [work (an animal)]∶使用[牲畜] 役使牲口 (2) [use as a servant]∶强迫使用[人力];使唤;驱使 役使奴婢 役畜 yìxù [draught animal;beast of burden] 专门用来耕地或运输的家畜、力畜,如牛、马、骡子、驴、骆驼等 役 yì ㄧ╝ (1) 服兵务,从军从~。现~。 (2) 战事战~。 (3) 服劳力之事劳~。徭~。 (4) 使唤~使。奴~。 (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郑码oiqx,u5f79,gbkd2db 笔画数7,部首彳,笔顺编号3323554

  • 佯 见徜徉” 假装,诈伪 佯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张仪佯去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乡民佯败。--《广东军务记》 又如佯讶(假装吃惊);佯推死(装死);佯打耳睁(装聋作哑,心不在焉);佯佯不睬(故作轻慢,不予理睬);佯长(扬长

  • 滔〈形〉 (形声。从水,舀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

  • 辩 (形声。从言,辡(榓溃?? )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 摽 挥之使去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抛弃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摽 biào ①捆住某物使其相连用绳子~椅子腿。 ②互相用胳膊紧紧相钩姐妹俩~着胳膊走。 ③亲近;形影不离(多含贬义)他俩总~在一起。 ④落下。 ⑤击打。 摽bio 1.挥之

  • 簄 用竹编成的滤酒器具 自酿下黄花酒,亲提着这斑竹簄。--元范康《竹叶舟》 指酒 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簄。--宋苏轼《溪堂读书》 簄 滤酒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簄。--宋苏轼《江城子》 簄chu 1.滤酒用的竹具。 2.过滤(酒)。 3.酒。 4.无底竹筐。

  •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