璎 (形声。从玉,婴声。本义似玉的美石) 同本义 璎,璎琅,石似玉也。--《玉篇》 璎,璎珞。--《广韵》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妙法莲华经普门品》 又如璎珠(玉珠。用作饰物);璎玑(珠玑。形容珍贵) 璎珞 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红楼梦》 璎yīng ⒈像玉的石头。 ⒉
璎 ying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5 璎 (1) 瓔 yīng (2) (形声。从玉,婴声。本义似玉的美石) 同本义 [jade-like stone] 璎,璎琅,石似玉也。--《玉篇》 璎,璎珞。--《广韵》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妙法莲华经普门品》 (3) 又如璎珠(玉珠。用作饰物);璎玑(珠玑。形容珍贵) 璎珞 yīngluò [jade-like stone] 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红楼梦》 璎 (瓔) yīng ㄧㄥˉ 〔~珞〕古代一种用珠玉穿成串、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郑码cllz,u748e,gbke8ac 笔画数15,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25342534531
佯 见徜徉” 假装,诈伪 佯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张仪佯去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乡民佯败。--《广东军务记》 又如佯讶(假装吃惊);佯推死(装死);佯打耳睁(装聋作哑,心不在焉);佯佯不睬(故作轻慢,不予理睬);佯长(扬长
滔〈形〉 (形声。从水,舀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
辩 (形声。从言,辡(榓溃?? )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摽 挥之使去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抛弃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摽 biào ①捆住某物使其相连用绳子~椅子腿。 ②互相用胳膊紧紧相钩姐妹俩~着胳膊走。 ③亲近;形影不离(多含贬义)他俩总~在一起。 ④落下。 ⑤击打。 摽bio 1.挥之
簄 用竹编成的滤酒器具 自酿下黄花酒,亲提着这斑竹簄。--元范康《竹叶舟》 指酒 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簄。--宋苏轼《溪堂读书》 簄 滤酒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簄。--宋苏轼《江城子》 簄chu 1.滤酒用的竹具。 2.过滤(酒)。 3.酒。 4.无底竹筐。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