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名〉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来源;根源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源yuán ⒈水流开始流出的地方泉~∮~。涓涓~水。饮水思~。 ⒉事物的开始,根由起~。病~。万物之~。 ⒊
源 yu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3 源 fountain;fountainhead; 流; 源 yuán 〈名〉 (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源地 yuándì [source region]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 源流 yuánliú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源泉 yuánquán [source] 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源 艺术的和心智的源泉 源头 yuántóu [source of a river] 水发源处。比喻事物的本源 源委 yuánwěi [the whole story] 原由曲衷 源源 yuányuán [in a steady stream] 如同水流一样不断 源远流长 yuányuǎn-liúcháng (1) [of long standing and well established as a stream runs a long course from a remote source]∶因源头远而流程长 (2) [long history]∶指传统或历史长久 言其所学之正,源远而流长也。--清·佚名《杜诗言志》 源 yuán ㄩㄢˊ (1)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泉~。发~。~远流长。~头。 (2) 事物的根由来~。资~。渊~。能~。起~。策~地。 (3) 姓。 郑码vgnk,u6e90,gbkd4b4 笔画数13,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332511234
狠〈形〉 (形声。从犬,艮声。本义犬争斗声。又指凶狠,残忍) 通很”。凶狠;凶残 有能耐的,有本领的 坚决 狠 〈动〉 下定决心 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老舍《骆驼祥子》 吃 两人登时狠了七碗。--《金瓶梅》 狠 〈副〉 非常。同很” 这家子远得狠哩!相去有五
晤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晤,明也。--《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 真宗英晤之主。--《宋史真宗纪赞》 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新唐书》 晤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髆bó ⒈古同膊”。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魏禧《大铁
冪mì1.同"幂"。
呹yì 1.迅速散发貌。 2.迅速散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