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 (形声。从日,斩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时间短) 同本义 暂,不久也。--《说文》 宇文新州之懿范,暫帷暂驻。--唐·王勃 《滕王阁序》 暂则封舱,久则封港。--林则徐《政书》。又如暂劳(一时的劳苦);暂欢(短时间的欢乐);暂云(行云,浮云) 暂 暂时 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求假暂归。 饮食拱揖不暂去。--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暂来(暂时逗留);暂往(暂时离去) 刚刚;方才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庾信《春赋》 逢 暂(蹔)zàn不久,短时间~时。~缓。~且不提。
暂 zan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 暂 of short duration; temporary; 暂 (1) 暫、 zàn (2) (形声。从日,斩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时间短) 同本义 [temporary;transient;of short duration] 暂,不久也。--《说文》 宇文新州之懿范,暫帷暂驻。--唐·王勃 《滕王阁序》 暂则封舱,久则封港。--林则徐《政书》。又如暂劳(一时的劳苦);暂欢(短时间的欢乐);暂云(行云,浮云) 暂 (1) 暫 zàn (2) 暂时 [temporarily] 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求假暂归。 饮食拱揖不暂去。--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暂来(暂时逗留);暂往(暂时离去) (4) 刚刚;方才 [just now]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庾信《春赋》 逢观暂巧笑,还泪已啼妆。--南朝梁·何逊《七夕》 (5) 仓卒;突然 [suddenly] 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 如听仙乐耳暂明。--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暂晓(突然显现) 暂定 zàndìng (1) [arranged for the time being]∶暂时安排的 (2) [tentative]∶暂时或临时提供的 学习期限暂定两年 (3) [provisional]∶提供临时需要的 暂定办法 暂短 zànduǎn [short] 极短时间 暂短的旅程 暂缓 zànhuǎn [postpone; defer; put off] 暂且推迟;权且延缓 调价方案暂缓出台 暂且 zànqiě [for the time being] 暂时;权且 这事暂且不提了 暂缺 zànquē (1) [(of a post) be left vacant for the time being]∶[岗位]暂时缺人 (2) [(of a commodity)be out of stock at the moment]∶[商品]暂时无货 暂时 zànshí [temporarily] 短时间内 因内部维修,暂时停止营业 暂停 zàntíng [suspend]停止一段时间 暂停出版一种杂志 暂息 zànxī [lull] 风或暴风雨的暂时停息或减弱 雨的暂息 暂行 zànxíng [provisional] 暂且实施、执行 暂行办法 暂 (暫) zàn ㄗㄢ╝ (1)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2) 猝然。 (3)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郑码hepk,u6682,gbkd4dd 笔画数12,部首日,笔顺编号152133122511
啵啵 一锅啵啵响的滚水 啵b〈助〉相当于"吧"。 啵bo 1.助词。表示祈使或商榷等语气。相当于"吧"。
旭 (形声。从日,九声。本义太阳初出的样子) 同本义 旭,日旦出貌。--《说文》 旭日始旦。--《诗邶风匏有苦叶》 方出旭旭。--《太玄从》。注未明之间。”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晋陶潜《归园田居》 又如旭旭(日将出的样子) 旭 初出的太阳,晨曦 光 玄门一掩,寒灯无旭。--唐佚
峙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同本义 五山始峙而不动。--《列子汤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峙立 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 六国互峙。--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 储备 峙乃糗粮。--《书费誓》 以峙其峙。--《诗大雅崧高》 又如峙积(积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
熄 (形声。从火,息声。本义火熄灭) 同本义 熄,畜火也。从火,息声。亦曰灭火。--《说文》。按,蓄与灭一义之引申。 又如熄火罐头(指能降伏擒拿凡人的法宝);熄火;熄灯(灭灯);火势已熄 消亡;平息;止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 又如熄
鬷zng 1.釜的一种。 2.通"奏"。奏进。参见"鬷假"。 3.通"总"。会聚。 4.姓。春秋有鬷蔑。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