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 (形声。从辵,曹声。本义遇见,碰到)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受到;遭受 轩凡四遭火。--明·归有光《项脊轩 遭zāo ⒈逢,遇,碰到~遇。~风。~殃。 ⒉量词。次,周这是头一~。将绳索绕三~。
遭 zao 部首 辶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4 遭 meet with; suffer; 遭 zāo (1) (形声。从辵(chuò),曹声。本义遇见,碰到) (2)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meet with]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4) 受到;遭受 [meet with;suffer] 轩凡四遭火。--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遭风雨霜露。--清·洪亮吉《治平篇》 遭水旱疾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杜甫《遣兴》 (5) 又如遭声气(遭受舆论谴责);遭愆(遭殃;倒霉);遭了毒手;遭诛(被杀);遭谗(受到谗害);遭谤(受到诽谤) 遭 zāo 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气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turns in life]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唐·柳宗元文 遭遁;遭随(遭命和随命的合称) 遭 zāo (1) 次,回 [time] 虚绕千万遭。--孟郊《寒地百姓吟》 (2) 又如遭把(一两次;个把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我还是头一遭 (3) 一圈,一场 [round] 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水浒传》 (4) 又如多绕几遭 遭逢 zāoféng (1) [meet with]∶遇见;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 [lot]∶泛指人生的遭遇历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的 遭际 zāojì (1) [circumstances; vicissitudes in one's life]∶境遇;经历 平生遭际令人感伤 (2) [encounter]∶遭遇时机,指受到达官贵人的提拔、赏识 遭际御前 遭劫 zāojié [meet with catastrophe] 遭遇劫难 遭难 zāonàn (1) [meet with misfortune][方]∶遭到不幸和灾难;遇到麻烦 他这一辈子可没少遭难 (2) [be killed in an accident]∶因事故而丧生 遭难身亡 遭孽 zāoniè [endure hardships] 遭受苦难、罪孽 遭受 zāoshòu [suffer] 受到;遭到 遭受损失 遭瘟 zāowēn (1) [方] (2) [suffer a plague]∶生病 遭瘟得病 (3) [plague]∶遭祸患;惹麻烦;令人讨厌 遭瘟的呆子 遭殃 zāoyāng [smite; disaster; suffer] 遭遇祸殃 遭遇 zāoyù (1) [encounter (meet)with]∶碰上,遇到 遭遇明主。--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2) [lot]∶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 亲身遭遇 遭灾 zāozāi [suffer calamity] 遇上了灾难 遭值 zāozhí [encounter (meet) with] 遭遇,遭逢 遭值之时。--[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遭罪 zāozuì [endure hardships] 受罪 遭 zāo ㄗㄠˉ (1) 遇见,碰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遇。~难(nàn)。~受。~殃。~灾。~扰(婉辞,指受招待)。 (2) 周,圈周~。转了一~。 (3) 次一~生,两~熟。 郑码wekk,u906d,gbkd4e2 笔画数14,部首辶,笔顺编号12512212511454
佯 见徜徉” 假装,诈伪 佯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张仪佯去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乡民佯败。--《广东军务记》 又如佯讶(假装吃惊);佯推死(装死);佯打耳睁(装聋作哑,心不在焉);佯佯不睬(故作轻慢,不予理睬);佯长(扬长
滔〈形〉 (形声。从水,舀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滔,水漫漫大貌。--《说文》 滔,漫也。--《广雅》 象恭滔天。--《书尧典》 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诗齐风载驱》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书益稷》 又如滔涸(水漫溢与干涸);滔漭(水弥
辩 (形声。从言,辡(榓溃?? )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摽 挥之使去 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孟子》 抛弃 已盟,曹子摽剑而去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摽 biào ①捆住某物使其相连用绳子~椅子腿。 ②互相用胳膊紧紧相钩姐妹俩~着胳膊走。 ③亲近;形影不离(多含贬义)他俩总~在一起。 ④落下。 ⑤击打。 摽bio 1.挥之
簄 用竹编成的滤酒器具 自酿下黄花酒,亲提着这斑竹簄。--元范康《竹叶舟》 指酒 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簄。--宋苏轼《溪堂读书》 簄 滤酒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簄。--宋苏轼《江城子》 簄chu 1.滤酒用的竹具。 2.过滤(酒)。 3.酒。 4.无底竹筐。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