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噆,笔画:11,拼音:zé,部首:口

    简解

    啧 大呼,大声喊叫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争辩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蔡邕《短人赋》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咂嘴 啧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啧 鸟声。多叠用 啧啧野 啧zé ⒈争辩,人多嘴杂~有烦言(烦言气愤或不满的话。议论纷纷,抱怨责备)。 ⒉ ①鸟鸣声。 ②赞叹声~ ~称善。

    详解

    啧 ze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啧 chick of the tongue;tut-tut; 啧 (1) 噆 zé (2) 大呼,大声喊叫 [cry out]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3) 争辩 [argumentative]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蔡邕《短人赋》 (4)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5) 咂嘴 [click of the tongue]。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啧 (1) 噆 zé (2)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profundities]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啧 (1) 噆 zé (2) 鸟声。多叠用 [chirping]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啧 (1) 噆 zé (2) 表示赞叹 [praise] 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啧有烦言 zéyǒu-fányán [there are a lot of complaints] 指很多人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啧啧 zézé (1) [click of the tongue]∶舌声 啧啧称羡 (2) [talking]∶形容咂嘴或说话声 人言啧啧 (3) [chirp]∶形容虫、鸟叫声 啧 (噆) zé ㄗㄜˊ (1) 争辩,人多嘴杂~有烦言。 (2) 古同赜”,深奥。 郑码jclo,u5567,gbkdff5 笔画数11,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1212534

  • 谱 (形声。从言,普声。本义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 同本义 谱,牒也。--《广雅》 谱,籍录也。--《说文新附》。朱骏声曰桓君山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普效周谱,是谱之名起于周代也。” 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施继序。--《旧唐书经籍志上》 又如食谱;歌谱;谱学(研究氏族或宗族

  • 湮 (形声。从水,垔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淹没 淤塞;填塞;堵塞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 脔 (形声。从肉。羉声。本义小块肉) 同本义 一曰切肉,脔也。--《说文》 嘬谓一举尽脔。--《礼记曲记》注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林训》 又如脔脔(切成小块的肉);脔脍(切成块的鱼肉) 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 脔 切肉成块 脔,舑也。--《说文》 棘人脔脔兮。--《诗桧

  •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映,明也。--《说文新附》 日阴曰映。--《通俗文》 冠盖相映。--《后汉书张衡传》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映日不可逼视。--《广东军务记》 又如映耀(辉映;照耀);映日(映照着日光);辉映(照耀,映射) 反映,因光线

  • 棳zhu 1.梁上的短柱。 2.犹缀。连接。

  • 哈〈动〉 (形声。从口,合声。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张口呼气 哈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哈  口 臾儿、易牙,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哈〈叹〉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哈〈象〉 笑声 黄檗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