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榛zhēn ⒈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单性,黄褐色,雌雄同株。果实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坚硬。果仁可吃或榨油。木材可做器物。树皮、枝、叶可提取鞣质和生物碱。 ⒉丛生的荆棘~莽。 ⒊草木丛杂茂盛的样子草木~ ~。~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
榛 zhen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 榛 nut-tree; 榛 zhēn 名 (1) (形声。从木,秦声。本义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2) 同本义 [hazel] 榛,榛木也。--《说文》 山有榛。--《诗·邶风·简兮》 女贽不过榛栗枣?。--《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榛林(榛木林) (4) 榛果 [hazelnut] (5) 丛生的树木 [jungle] 木丛生曰榛。--《广雅》 隐于榛薄之中。--淮南子·原道训》。注聚木曰榛,深草曰薄。”。 (6) 又如榛林(亦指丛林);榛迷(杂林丛生);榛株(丛木的根株) 榛 zhēn 形 草木丛生的样子 [jungled]。 榛卉(杂生的花草);榛曲(草木丛生的幽僻之处);榛杞(泛指丛生的灌木);榛草(丛生的杂草) 榛果 zhēnguǒ [filbert] 榛子树结的、具有厚壳的、香甜的坚果,常栽培 榛莽 zhēnmǎng [luxuriant vegetation] 丛杂的草木 偷性命于榛莽。--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榛榛 zhēnzhēn [jungled; overgrown; wild] 草木丛杂的样子 览竹林之榛榛 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榛子 zhēnzi [hazelnut] 见榛果” 榛 zhēn ㄓㄣˉ (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2) 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郑码fcmf,u699b,gbke9bb 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113431234
倂bìng1.同"併"。
潓huì 1.泉名。在今湖南省道县。
警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
怨 (形声。从心,夗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张廷玉《明史》
囓niè"啮"的异体字。
剭w 1.诛杀。专指古之王公大臣伏刑于户内,以别于平民受戮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