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
州 zhou 部首 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 州 canton;eparchy;state; 州 zhōu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作洲” [islet]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prefecture]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district]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zhou state]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什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州花 zhōuhuā [state flower] 被选做(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 州郡 zhōujùn [state and prefecture]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 累官故不失州郡。--《资治通鉴》 州长 zhōuzhǎng [governor] 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如殖民地、州或省)的统治者、行政首脑或名义上的领袖而被选举或被任命的官员--亦称总督”、省长” 州 zhōu ㄓㄡˉ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 (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郑码vdnd,u5dde,gbkd6dd 笔画数6,部首川,笔顺编号434242
挧y ⒈姓。
谊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舍生取谊。--班固《幽通赋》 素闻先生高谊。--《公孙龙子迹府》 武王行大谊。--《汉书董仲舒传》 又如谊士(义士);谊主(指明礼义的国君) 意义,意思 会意者,比类合谊。--《说文解字叙》 儒
衢〈名〉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同本义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衄 鼻出血 衄,鼻出血也。从血,丑声。--《说文》。俗字作衵 春不鼽衄。--《素问金匮真言论》 此人奉使出门,卒尔鼻衄。--《大庄严论经》 泛指人体各部位的出血 畏缩 未战而退,先自摧衄,亦古之所忌。--《晋书》 挫折;挫伤;失败 莫不衵锐挫铓。--左思《吴都赋》 流闻东军失备,师徒
儩sì 1.完;尽。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