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形声。从人,我声。本义倾斜) 同本义 俄,行顷也。--《说文》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卬也。” 于时曜灵俄景。--张衡《归田赋》 又如俄景(偏西的阳光) 通峨”。高耸 俄 短暂的时间,一会儿 俄而可以为其有矣。--《公羊传·桓公二年》 俄见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俄,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笑林》 又如俄顷时( 俄 é ①短时间;突然间。 ②指俄罗斯帝国。 ③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代表作品之一。索福克勒斯作。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写俄狄浦斯王反抗命运,却无计摆脱命运摆布,误成杀父娶母的凶犯,悲愤欲狂,自刺双目, 外出流亡的悲惨遭遇。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对社会灾难无能为力的悲愤情绪。 【俄法借款】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对日赔款而向俄国、法国借的款项。1895年7月6日在圣彼得堡订立合同。借款总额4亿法郎(约合白银1亿两),利息4厘,36年偿 清。以海关收入为担保。又称俄法洋款。 【俄国二月革命】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发生于1917年俄历2月而得名。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堡工人由政治罢工转为武装起义,首都驻军也参加了起义,推翻罗曼 诺夫王朝。工农群众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则建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农奴制】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实际上 是农奴。 【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俄国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1年3月3日沙皇发布'法令'和'宣言',规定农民享有人身自由,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须缴 纳赎金。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仍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俄罗斯族】 ①苏联人口最多的民族。 ②中国少数民族。19世纪中叶以后由俄国迁入,分布于新疆。13504人(1990)。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信仰东正教。 【俄顷】一会儿。 【俄瑞战争】见【北方战争】。 【俄土战争】17至19世纪俄国为向黑和巴尔干地区扩张而同土耳其发生的一系列战争。重要的有7次。俄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最终在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夺取 了大片土地。峨,山高;也泛指高。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带子。形容古时士大夫的服装。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有两峰相对如娥眉,故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1099米。山势雄伟,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是旅游胜地。娥,美 女宫~。 【娥眉】 ①形容美人细而弯的眉毛。 ②借指美人。又作蛾眉。
俄 e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9 俄 presently; very soon; 俄 é (1) (形声。从人,我声。本义倾斜) (2) 同本义 [inclined;tilt] 俄,行顷也。--《说文》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卬也。” 于时曜灵俄景。--张衡《归田赋》 (3) 又如俄景(偏西的阳光) (4) 通峨”。高耸 [high;towering]。如俄俄(庄严的样子) 俄 é (1) 短暂的时间,一会儿 [in a moment;momentarily] 俄而可以为其有矣。--《公羊传·桓公二年》 俄见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俄,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笑林》 (2) 又如俄顷时(不一会儿);俄且(即将,马上);俄延(拖延,迟延);俄瞬(短暂的时间,转瞬间);俄刻(顷刻,不长的时间);俄忽(一会儿,极短的时间) 俄 é (1) 俄罗斯;俄罗斯人 [russia] (2) 俄语 [russian]。如俄汉词典 俄而 é ér [and soon] 不久;顷刻。也作俄尔”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俄尔 é ěr [suddenly] 一会儿 俄罗斯语 éluósīyǔ (1) [russian] (2) 俄罗斯人的斯拉夫语;俄罗斯的官方语言 (3) 俄罗斯人的三种斯拉夫语,笼统地包括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 俄顷 éqǐng [in a short moment] 片刻;一会儿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然 érán [suddenly] 忽然 俄然消失 俄语 éyǔ [russian] 即俄罗斯语 俄 é ㄜˊ 短时间~尔。~然。~顷。 郑码nmhm,u4fc4,gbkb6ed 笔画数9,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21534
駲zhu 1.日用汉字。用于人名。
藌mí ⒈古同蕑”。
捼ruó 1.揉搓;按摩。
炚gung ⒈古同光”。
扎 za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编 挽上,卷起来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捉 准备 扎(紥、紮)z ⒈缠束,捆(儿),把(儿)
甑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同本义 甑,? 甑,自关而东谓之? 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汉书孟敏传》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宋陆游《杂题六首》 蒸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