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名〉 (形声。从巾,畐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 布帛 的宽度) 同本义。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今为布帛、呢绒等宽度的通称 幅,布帛广也。--《说文》 布帛二尺二寸为幅。--《汉书·食货志》 半幅终幅。--《仪礼·士丧礼》。注半幅一尺,终幅二尺。” 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注邪缠束,故名邪幅。” 幅巾。--《后汉书·符融传》。注以一幅为之。” 又如单幅,双幅;宽幅的白布;幅裂(像 幅 fú ⒈幅面,布、绸、呢绒等的宽度单~。双~。这种布~面宽。 ⒉边缘边~。 ⒊量词三~图画。 ⒋ 【幅员】宽窄称幅,周围称员。指领土面积我国海域~员辽阔。 ⒌ 【幅度】 ①泛指宽度。 ②物体振动或亿所展开的宽度。 ③〈喻〉事物变化的程度、范围大~度上升。 幅bī 1.斜缠于胫的布帛,自足至膝,似今之绑腿布,古称行縢。
幅 fu 部首 巾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 幅 breadth; 幅 fú 〈名〉 (1) (形声。从巾,畐(fú)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声符畐”训满”(参福”字条),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布帛的宽度(广)与满”有相通之处,故可以引申。本义 布帛的宽度) (2) 同本义。古制一幅为二尺二寸。今为布帛、呢绒等宽度的通称 [width] 幅,布帛广也。--《说文》 布帛二尺二寸为幅。--《汉书·食货志》 半幅终幅。--《仪礼·士丧礼》。注半幅一尺,终幅二尺。” 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注邪缠束,故名邪幅。” 幅巾。--《后汉书·符融传》。注以一幅为之。” (3) 又如单幅,双幅;宽幅的白布;幅裂(像布幅一样割裂);幅巾(古代用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男子用以束发,也叫幞头);幅练(成幅的白练) (4) 引申指地面或书画面的广狭 [width] 幅陨既长。--《诗·商颂·长发》 幅者,所以正曲枉也。--《列女传·母仪》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篇幅;振幅 (6) 界限,限度 [limit]。如幅程(范围,尺度);幅利(使贪利之心有所节度) (7) 指布帛或纸张 [cloth or paper] 其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晋书》 幅 fú 〈量〉 --记述长条或方形的东西。如一幅画;一幅对子 幅 fú 〈动〉 覆盖,用东西遮在…上面 [cover] 一茎竹稿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白居易《泛小舱》 幅 fú 〈形〉 通福”。古称富贵寿考为福 [good luck] 幅陨既长,有娀方将。--《诗·商颂·长发》 幅度 fúdù (1) [amplitude]∶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2) [range;scope]∶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 幅员 fúyuán [the area of a country's territory;the size of a country] 广狭叫幅,周围叫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所以称疆域为幅员。员,或作圆 幅 fú ㄈㄨˊ (1) 布的宽度~面。双~。宽~。 (2) 泛指事物的宽度~度。~员(幅”是宽度,员”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广大”)。振~。篇~。 (3) 边缘边~。 (4)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画。五~布。 郑码lijk,u5e45,gbkb7f9 笔画数12,部首巾,笔顺编号252125125121
壜tán1.同"坛"⑤。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
鹛 画眉亚科各类鸟的通称 鹛 méi通常指画眉鸟,要保护,禁止猎杀。嘴巴尖,尾巴长,翅膀短,羽毛多为棕褐色,叫声好听,爱鸟者乐于饲养。
犪kuí 1.见"犪牛"。
軡qián 1.地名用字。
牚 同撑”。支撑,抵拒 拨 斜柱。 桌椅等腿中间的横木。 牚 斜柱。也作樘” 枝牚杈枒而斜据。--《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牚儿 牚chèng 1.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如建筑物梁上的斜柱,桌椅腿间横档等。 牚chng 1.支撑;抵拒。参见"牚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