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釜,笔画:10,拼音:fǔ,部首:金

    简解

    釜〈名〉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同本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古量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国。现有战国时的禾子釜和陈纯釜,都作坛形,小口大腹,有两耳 釜和 釜 fǔ(鬴) ⒈〈古〉一种锅~底游鱼(〈喻〉即将灭亡的事物)。~底抽薪(〈喻〉从根本上解决)。破~沉舟(〈喻〉下决心干到底)。 ⒉〈古〉量器,也是容量单位的名称。

    详解

    釜 fu 部首 金 部首笔画 08 总笔画 10 釜 kettle; 釜 fǔ 〈名〉 (1) (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2) 同本义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釜中生鱼(釜鱼甑尘,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清贫,断炊已久);釜鱼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4) 古量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齐国。现有战国时的禾子釜和陈纯釜,都作坛形,小口大腹,有两耳 [a kind of jar]。如釜庾(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数量不多);釜鼓(釜和鼓。古代量器名);釜钟(釜和钟,皆古量器名。亦指数量不多) 釜底抽薪 fǔdǐ-chōuxīn [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fig) 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事上是指从根本上打败敌人的谋略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釜底游鱼 fǔdǐ-yóuyú [like a fish in the pot without hope of escape;though living but not long] 比喻身临绝境、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也可说鱼游釜中” 釜 fǔ ㄈㄨˇ (1) 古代的一种锅~底抽薪。破~沉舟。 (2)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郑码oocu,u91dc,gbkb8aa 笔画数10,部首金,笔顺编号3434112431

  • 昷wù 1.清醒。

  • 酰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脂肪酸的结构式中除羟基时所余下的原子团,通式是rco-,也叫酰基”,旧称醯” 酰xin

  • 术 (形声。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 同本义 術,邑中道也。--《说文》 术,道也。--《广雅》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园圃术路。--《汉书刑法志》。注大道也。” 横术何广广兮。--《汉书燕刺王旦传》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兮,固知国中之无

  • 鑠ài 1.化学元素"锿"的旧译名。

  • 馶zh 1.马强健。

  • 徐 (形声。从彳,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同本义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散开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簿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