哽 (形声。从口,更声。本义言语受阻,不能畅通) 同本义 哽,语为舌所介也。--《说文》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汉书·礼乐志》 闻之哽咽。--《后汉书·袁绍刘表传下》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最后一课》 又如哽哽(悲痛气塞的样子);哽结(心胸悲伤郁结);哽恧(悲伤惭愧) 食之鲠人不可出。--《礼记·内则》 通鲠”。噎住,食物不能下咽 食之鯁人,不可出。--《礼记·内则》 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拘朴子·任能》 阻塞 哽gěng ⒈喉咙阻塞,多因感情激动引起~咽。 ⒉食物不能下咽吞不下,~着了。~在喉头。 哽縢 1.叹词。表示应诺或疑问﹑不满等。 2.象声词。 哽? 1.叹词。表示应诺或疑问﹑不满等 2.象声词。
哽 geng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 哽 gěng (1) (形声。从口,更声。本义言语受阻,不能畅通) (2) 同本义 [(of throat) block up or choke(usu. with emotion)] 哽,语为舌所介也。--《说文》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汉书·礼乐志》 闻之哽咽。--《后汉书·袁绍刘表传下》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最后一课》 (3) 又如哽哽(悲痛气塞的样子);哽结(心胸悲伤郁结);哽恧(悲伤惭愧) 食之鲠人不可出。--《礼记·内则》 (4) 通鲠”。噎住,食物不能下咽 [choke with food] 食之鯁人,不可出。--《礼记·内则》 口不容而强吞之者必哽。--《拘朴子·任能》 (5) 阻塞 [choke]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庄子·外物》 哽塞 gěngsè [stuff] 充血或堵塞(如鼻腔) 他的咽喉哽塞了 哽噎 gěngyē [choke with sobs] 同哽咽” 怎么忍,也忍不住喉头的哽噎。--《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哽咽 gěngyè [choke with sobs] 不能痛快的出声哭 说着又哽咽起来 小王哽咽着解释。--《黄桥烧饼》 哽 gěng ㄍㄥˇ (1) 声气阻塞~咽(yè)。~结。~塞(sè)。 (2) 食物阻塞在喉不能下咽~阻。~噎。 郑码jako,u54fd,gbkdfec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251134
抒 (形声。从手,予声。本义舀出) 同本义 抒,挹也。--《说文》 汲出谓之抒。--《通俗文》 抒,取也。--《苍颉篇》 或舂或揄。--《诗大雅生民》。毛传揄,抒臼也。” 表达;发泄 以辞抒意。--《墨子小取》 发愤以抒情。--《楚辞惜诵》 一抒愚意。--《汉书刘向传》 又如各抒己见;抒
揭 标志 峨嵋为泉阳之揭。--郭璞《江赋》 揭 高亢 揭揭 修长的样子。 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揭ji ⒈举,高举~旗。~竿而起(泛指人民起义)。 ⒉掀开,掀起~开。~纱布。~锅盖子。 ⒊使隐匿的事物显露~露丑行。~发腐败。~穿阴谋。 ⒋公开,公布~示。~晓。 ⒌同榟。
佻〈形〉 (形声。从人,兆声。本义轻薄,言语举止随便,不庄重) 同本义 佻,愉也。--《说文》 视民不佻。--《诗小雅鹿鸣》 佻,偷也。--《尔雅》 奸人为佻。--《国语周语》 雄鸠之鸣逝兮,予犹恶其佻巧。--《楚辞离骚》 险躁佻反覆,谓之智”。--《韩非子诡使》 又如佻巧(轻薄取巧);
艩qí 1.见"橹艩"。
魍 (形声。从鬼,罔声。本义魍魉) 同本义 魍魉 魍wng
鷔áo 1.传说中的凶鸟名。又称黄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