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 圭guī ⒈〈古〉用作凭信的玉,上圆(或尖头形)下方。帝王、诸侯在举行朝会、祭祀的典礼时拿这种玉器。 ⒉〈古〉测日影的器具土~测景(景日影)。 ⒊ ⒋〈古〉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圭 gui 部首 土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 圭 (1) 珪 guī (2)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3) 同本义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4)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5)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gui]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 (6) 又如圭臬 (7) 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unit of a small volume]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南朝梁·范缜《神灭论》 (8)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圭表 guībiǎo [gnomon;ancient chinese sundial] 中国古代的日规(日晷仪),它由细长的刻度盘(圭)和1或2个标杆(表)构成,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间的长短 圭角 guījiǎo [abilities] 圭的锋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 初露圭角 圭臬 guīniè [criterion;standard] 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春广。--杜甫《八哀诗》 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人之历史》 圭 guī ㄍㄨㄟˉ (1)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角(jiǎo)(圭的棱角,喻锋芒)。 (2)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 (3)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撮(喻小量)。~勺。 (4)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5) 洁~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郑码bbvv,u572d,gbkb9e7 笔画数6,部首土,笔顺编号121121
唯 (形声。从口,隹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
汜 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 汜,水别复入水也。从水,巳声。--《说文》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诗召南江有汜》 不流通的水沟 穷渎,汜。--《尔雅释丘》。郭璞注水无所通者。” 水名 汜水,源出方山。--《读史方舆纪要》 水边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楚辞》 汜sì汜
肥〈形〉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同本义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
趚sù 1.见"趚趚"﹑"趢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