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名〉 (形声。从水,隹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 犊 大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huái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全长约1000公里。
淮 huai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淮 huái 〈名〉 (1) (形声。从水,隹(zhuī)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2)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 huái 犊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安 huái ān [huai'an] 江苏省淮阴市属县。位于省中部偏北,人口112万。为苏北主要水利枢纽。周恩来的故乡 淮北 huáiběi (1) [north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 (2) [huaibei]∶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北部,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淮北煤田为中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淮海 huáihǎi [huaihai,the area centered around xuzhou in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淮海战役 huáihǎi zhànyì [huaihai batttle]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战,经过两个多月,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淮河 huái hé [the huaihe river] 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发源于桐柏山,原注入黄海,后因黄河改道,淤高下游河床后,它才流入洪泽湖,经高邮湖入长江,长845公里,流域16.4万平方公里 淮剧 huáijù [huai opera] 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南 huáinán (1) [the middle part of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2) [huainan]∶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淮南方 huáinánfā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works lost in ancient times] 失传医药著作 读《淮南方》。--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淮南子 huáinánzi [huainan zi] 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著,又名《淮南鸿烈》。属于杂家著作,它揉合儒、法和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现流传下来的二十一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淮 huái ㄏㄨㄞˊ 〔~河〕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两省入洪泽湖。简称淮”,如~北”。~南”。 郑码vni,u6dee,gbkbbb4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2411121
埾jù 1.积聚的土。引申为聚集。
突〈动〉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 是犹以韟而御騛突。--《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 急速地向前或向外冲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愭qí 1.畏敬。 2.用于人名。
鼗〈名〉 鼗鼓,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 鼗táo拨浪鼓,一种长柄的摇鼓。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
黯〈形〉 (形声。从黑,音声。本义深黑色) 同本义 黯,深黑色也。--《说文》 黯,黑也。--《广雅》 黯然而黑。--《史记孔子世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黯然(黑暗的样子)。泛指黑色 昏暗,暗淡无光 使史黯往观焉。--《淮南子主术》 后面也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