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 (形声。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节);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髻鬟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髻jì盘在头顶的发结发~。梳头扎~。 髻jié 1.灶神。
髻 ji 部首 髟 部首笔画 10 总笔画 16 髻 jì (1) (形声。从髟(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wispy bun;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髻鬟 jìhuán [coiled bun]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髻 jì ㄐㄧ╝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丫。~鬟。发~。 郑码chbj,u9afb,gbkf7d9 笔画数16,部首髟,笔顺编号1211154333121251
魲lú ⒈古同鲈”。
董 (形声。从苃,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监督;督察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
廻jiù 1.马房。 2.泛指牲口棚。 3.通"究"。深入。
輂jú 1.马驾的大车。 2.古代运土的工具。
苿wèi ⒈古同菋”,一种药材,即五味子。
适 (形声。从辵,啻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