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名〉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说文》 狡狗之死也。--《淮南子·俶真》 又如狡犬(狡狗。少壮的狗) 传说中的兽名 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山海经》 狡〈形〉 狡猾;狡诈 狡,狯也。--《广雅》 小儿戏谓之狡狯。--《通俗文》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管子·形势》。注谓猜也。” 东方之钜狡也。--《吕氏春秋·尊师》。注猾也。” 狡兔有三窟。--《战国策·齐策四》 狡jiǎo ⒈诡诈,不老实,耍花招~滑。~辩。~兔。 ⒉凶暴猛禽~兽。 ⒊健壮~狗之死。
狡 jiao 部首 犭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 狡 crafty; cunning; foxy; 狡 jiǎo 〈名〉 (1)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2) 同本义 [young dog] 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说文》 狡狗之死也。--《淮南子·俶真》 (3) 又如狡犬(狡狗。少壮的狗) (4) 传说中的兽名 [a beast in legend] 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山海经》 狡 jiǎo 〈形〉 (1) 狡猾;狡诈 [artful;crafty;cunning] 狡,狯也。--《广雅》 小儿戏谓之狡狯。--《通俗文》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管子·形势》。注谓猜也。” 东方之钜狡也。--《吕氏春秋·尊师》。注猾也。” 狡兔有三窟。--《战国策·齐策四》 (2) 又如狡强(狡赖强辩);狡客(狡滑的人);狡竖(狡猾的人);狡扇(阴谋煽动);狡桀(狡猾诡诈) (3) 壮健骁勇 [sturdy and brave] 狡,健也。--《广雅》 (4) 又如狡悍(壮健勇武);狡勇(狡诈勇悍) (5) 急促 [fast] 时奏狡弄。--王褒《洞箫赋》。注急也。” (6) 又如狡捷(灵活敏捷);狡弄(急促雄壮的短曲) (7) 狂暴 [violent] 乱气狡偾。--《左传·僖公十五年》 伪孽昏狡。--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8) 又如狡虫(凶恶的害虫);狡愤(暴躁不安);狡戾(狂暴乖张);狡暴(狡猾凶暴) (9) 通姣” [beautiful] 及见狡童。--《诗·山有扶苏》 (10) 又如狡好(容貌秀丽);狡童(漂亮而无实才的少年);狡泽(佼美而光泽) 狡辩 jiǎobiàn [indulge in sophistry] 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 需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时,无意去狡辩 狡猾,狡滑 jiǎohuá,jiǎohuá [crafty] 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 狡猾的敌人引人上钩 狡计 jiǎojì [wile] 狡猾的计策;狡诈的计谋 狡捷 jiǎojié [vigorous and nimble] 灵活敏捷 狡谲 jiǎojué [crafty and treacherous] 狡猾诡谲;滑头 狡赖 jiǎolài [deny (by resorting to sophistry)] 颠倒黑白、狡猾地强辩抵赖 狡兔三窟 jiǎotù-sānkū [a wily rabbit has three burrows-elaborate precautions made for self-protection] 狡黠的野兔筑巢时备有相通的三个洞窟。比喻为将来躲避灾祸计虑得十分周密 狡黠 jiǎoxiá [cunning] 狡猾;诡诈 设下圈套和陷井的狡黠的诡计 狡诈 jiǎozhà [deceitful] 阴险狡猾,诡计多端 狡 jiǎo ㄐㄧㄠˇ (1) 诡诈~猾。~诈。~黠。~辩。~赖。 (2) 多力,壮健壮~。 郑码qmoo,u72e1,gbkbdc6 笔画数9,部首犭,笔顺编号353413434
卨qiè1.古同"篸"。
嚧lú 1.象声词◆猪声。 2.佛经译音用字。
睦 (形声。从目,坴声。本义和好,亲近) 同本义 睦,目顺也。--《说文》 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注皆训亲。” 睦于父母之堂。--《礼记坊记》 则百姓亲睦。--《孟子》 九族既睦。--《书尧典》 又如睦友(和睦友爱);睦睦(和睦,亲密);睦亲(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睦族(和睦亲族
鹼jin ⒈见硷”。
伴 陪同;依随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配合 相比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伴 伴侣;同伴 众骇遽以
产 (形声。从生,彦省声。本义出生,生育) 同本义 産,生也。--《说文》 百物之产。--《周礼大宗伯》。注生其种曰产。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注天产者动物,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 同产。--《后汉书明帝纪》。注同母兄弟也。” 其妻重身当产。--晋干宝《搜神记》 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