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 (形声。从口,且声。本义品味,细嚼) 同本义 咀,含味也。--《说文》 咀,嚼也。--《通俗文》 三月如咀咀者何?--《管子·水地》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咀嚼 咀果壳。--唐·柳宗元《贞符》 咀嚼 咀jǔ ⒈品味,细嚼~觉。~嚼。 ⒉见zuī。 咀zuǐ ⒈口含在~里。 ⒉说话不要光动~不做事。 ⒊形状或作用像~的山~▲~子。烟~儿。
咀 jv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咀1 jǔ (1) (形声。从口,且声。本义品味,细嚼) (2) 同本义 [taste] 咀,含味也。--《说文》 咀,嚼也。--《通俗文》 三月如咀咀者何?--《管子·水地》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3) 咀嚼 [chew;masticate] 咀果壳。--唐·柳宗元《贞符》 另见 zuǐ 咀嚼 jǔjué (1) [chew]∶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mull over]∶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咀2 zuī 嘴”俗作咀 [mouth] 另见jǔ 咀1 jǔ ㄐㄩˇ 含在嘴里细细玩味~嚼(jué)(a.细嚼;b.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英~华(喻读书吸取精华)。 郑码jlc,u5480,gbkbed7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11 咀2 zuǐ ㄗㄨㄟˇ 同嘴”。 郑码jlc,u5480,gbkbed7 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11
彍gu 1.张满弩弓。 2.引申为射。 3.犹光大。 4.乘;驾驭。
韺yng 1.帝喾时乐名。
纾 (形声。从糸,予声。本义延缓) 同本义 纾,缓也。--《说文》 彼交匪纾。--《诗小雅采菽》 以纾楚国之难。--《左传庄公三十年》 姑纾死焉。--《左传文公十六年》 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左传襄公八年》 又如纾缓(宽缓;使宽缓);纾回(缓慢曲折) 宽缓;宽松 民力稍纾,得以尽
娃 (形声。从女,圭声。本义美女) 同本义 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吴有馆娃之宫。--《方言》二 又如娃姣(美女);娃馆(宫女的馆舍);娃儿(美貌女郎) 小孩子;尤指仍在怀抱中的年幼孩子 少女;姑娘 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陆龟蒙《陌上桑》 旧时中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
檧sng 1.小笼。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