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 (形声。从邑,啚)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采邑;小邑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 鄙 bǐ ①粗俗;低下;下流卑~。 ②谦辞。旧时用于自称~人。 ③轻视;瞧不起~视。 ④边远的地方边~。 【鄙薄】 ①轻视;瞧不起。 ②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 【鄙俚】粗野。 【鄙吝】 ①鄙俗。 ②过于吝啬。 【鄙陋】学识浅薄~无知。 【鄙弃】轻视;厌恶。 【鄙人】谦辞。旧时用做自称~才疏学浅。 【鄙夷】轻视;瞧不起用~的目光看着他。
鄙 bi 部首 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3 鄙 low; mean; despicable; my; despise; scorn; 鄙 bǐ (1) (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5) 边邑;边境 [border]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清·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7) 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8)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鄙 bǐ (1) 小;狭 [small;narrow]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刘开《问说》 (2)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3)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mean] 以为鄙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质朴 [vulgar;simple]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7) 自称的谦词 [my]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鄙 bǐ (1) 视为浅陋 [belittle;despise]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3) 闭目塞听,蔽固不通 [be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如鄙蔽(蔽固,不通达);鄙滞(蔽固阻滞) 鄙薄 bǐbó (1) [shallow]∶浅显微薄(多作谦辞) 鄙薄之志,无以奉酬。--唐·元稹《会真记》 鄙薄之见 (2) [despise]∶鄙视菲薄 鄙薄体力劳动 鄙夫 bǐfū (1) [burn;vagrant;a vulgar person]∶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 鱼悬兽槛,鄙夫知之。--《晋书·董京传》 (2) [i]∶第一人称的谦称 鄙见 bǐjiàn [my humble opinion] 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 鄙贱 bǐjiàn (1) [be mean and low] (2) 卑贱 (3) 谦词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陋 bǐlòu (1) [shallow]∶粗俗浅薄 学识鄙陋 (2) [ugly]∶丑陋 书迹鄙陋 鄙弃 bǐqì [loathe;spurn;reject with disdain] 轻视;因厌恶而嫌弃 鄙人 bǐrén (1) [i;me ;my humble self;your humble servant] (2) 对自己的谦称 (3) 边鄙的人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鄙视 bǐshì [despise;disdain] 轻视,看不起 鄙视他因为他是胆小鬼 鄙视不诚实的政客们 鄙俗 bǐsú [low;mean;vulgar] 庸俗;粗俗 诗句鄙俗 鄙屑 bǐxiè [scornful] 鄙视,瞧不起 鄙屑的目光 鄙夷 bǐyí [despise;disdain;scorn] 轻视;鄙薄 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安也)我楚邦。--宋濂《燕书》 鄙意 bǐyì [my humble opinion] 我的意见--谦词 鄙 bǐ ㄅㄧˇ (1)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2)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3)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4)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5) 品质低劣卑~。 (6)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7)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郑码jejy,u9119,gbkb1c9 笔画数13,部首阝,笔顺编号2511225251152
谱 (形声。从言,普声。本义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 同本义 谱,牒也。--《广雅》 谱,籍录也。--《说文新附》。朱骏声曰桓君山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普效周谱,是谱之名起于周代也。” 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施继序。--《旧唐书经籍志上》 又如食谱;歌谱;谱学(研究氏族或宗族
湮 (形声。从水,垔声。本义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同本义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淹没 淤塞;填塞;堵塞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脔 (形声。从肉。羉声。本义小块肉) 同本义 一曰切肉,脔也。--《说文》 嘬谓一举尽脔。--《礼记曲记》注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林训》 又如脔脔(切成小块的肉);脔脍(切成块的鱼肉) 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 脔 切肉成块 脔,舑也。--《说文》 棘人脔脔兮。--《诗桧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映,明也。--《说文新附》 日阴曰映。--《通俗文》 冠盖相映。--《后汉书张衡传》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映日不可逼视。--《广东军务记》 又如映耀(辉映;照耀);映日(映照着日光);辉映(照耀,映射) 反映,因光线
棳zhu 1.梁上的短柱。 2.犹缀。连接。
哈〈动〉 (形声。从口,合声。本义以唇啜饮。同歃”) 张口呼气 哈 身子略弯,以此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哈 口 臾儿、易牙,淄 渑之水合者,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论训》 哈〈叹〉 --表示满意、惊喜或赞叹 哈〈象〉 笑声 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