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叹〉hai 啊 哎呀,唉,呜呼 该死!糟了! 表示感叹 嗨 咳 〈动〉 叹息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咳 hai 小儿笑 咳,小儿笑 咳hāi ⒈叹词。 ①〈表〉后悔或惋惜~,我怎么把这件事忘了! ②叹息干吗~声叹气? ③提醒,招呼~,快过来! ⒉见ké。 咳ké ⒈呼吸道受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反射作用,将吸入的气急切地呼出,声带振动发音~嗽。~喘。 咳hái 1.小儿笑。 2.泛指笑貌。参见"咳咳"。 3.通"孩"。小儿。 4.通"阂"。阻隔。 咳gāi 1.奇异,非常。
咳 ke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 咳 well;whoosh; 咳1 hāi 〈叹〉 (1) 啊 [hi]--用以表示各种感情(如欢欣、宽慰、遗憾或轻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2) 哎呀,唉,呜呼 [alas]--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关切。如咳!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该死!糟了! [damn it]--用作轻微的诅咒。如咳,我怎么这么糊涂! (4) 表示感叹 [what]。如咳,提起话来就长啦;咳,真有这种怪事儿! (5) 嗨 [hi]--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这儿来!;咳咳(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 咳 hāi 〈动〉 叹息 [sigh]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另见hái;ké 咳声叹气 hāishēng-tànqì [sigh in despair;heave deep sighs] 又唉声又叹气,形容情绪低落的样子 咳2 hái (1) 小儿笑 [child laugh]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说文》 (2)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儿笑); (3) 通阂”。阻隔 [obstruct] 颈尾咳于天地乎。--《晏子春秋》 咳 hái (1) 通孩”。小儿 [child]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史记·扁鹊列传》 (2) 又如咳儿;咳咳(胎儿拳曲貌);咳婴(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 另见 hāi;ké 咳3 (1) 欬 ké (2) (形声。从口,亥(hāi)声,①(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cough])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辞优美);咳血(咳嗽咯血) 另见hāi;hái 咳喘 kéchuǎn [cough and gasp] 又咳又喘 咳呛 kéqiàng [cough] [方]∶大声咳嗽 咳嗽 késou [cough] 喉部或气管的粘膜受刺激而突然把空气从肺内驱逐出来并带有爆破的杂音 妇梦中咳嗽。--《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咳1 ké ㄎㄜˊ 〔~嗽〕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急急呼出,同时发声,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亦是某些病的症状。 郑码jszo,u54b3,gbkbfc8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415334 well;whoosh; 咳2 hāi ㄏㄞˉ (1) 叹息~声叹气。 (2) 叹词,表示惋惜或后悔又表示招呼人,提醒人注意~!我昨天没去医院。 郑码jszo,u54b3,gbkbfc8 笔画数9,部首口,笔顺编号251415334
唯 (形声。从口,隹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
汜 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 汜,水别复入水也。从水,巳声。--《说文》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诗召南江有汜》 不流通的水沟 穷渎,汜。--《尔雅释丘》。郭璞注水无所通者。” 水名 汜水,源出方山。--《读史方舆纪要》 水边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楚辞》 汜sì汜
肥〈形〉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同本义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
趚sù 1.见"趚趚"﹑"趢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