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 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布或丝织物做衬托,衬糊在书画下面把书画等粘糊起来 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 裱褙 裱糊 裱画 裱画艺人 裱 biǎo ①裱褙。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把字画书籍等装潢起来,或加以修补,使美观经久~画、~字。 ②裱糊。用纸糊房间的顶棚或墙壁等。
裱 biao 部首 衤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3 裱 back up; 裱 biǎo (1) 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布或丝织物做衬托,衬糊在书画下面把书画等粘糊起来 [mount a picture]。如裱背(装潢字画);裱工(裱褙书画的工匠);裱手(裱褙的技艺) (2) 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 [paper a ceiling or wall]。如裱糊店(经营裱糊业的店铺);裱糊匠(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裱褙 biǎobèi [mount a picture] 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特指粘贴(如一张纸)在结实的材料上作为装订 裱糊 biǎohú [paper a ceiling] 糊纸(用纸或其它材料糊饰房屋内部或物品) 裱画 biǎohuà [mount a picture] 装裱字画 裱画艺人 biǎohuà yìrén [artists of paper a picture] 装裱字画的工人 裱 biǎo ㄅㄧㄠˇ (1) 用纸或丝织物把书、画等衬托粘糊起来装~。~褙。~贴。 (2) 用纸或其他材料糊屋子的墙壁或顶棚~糊。 郑码wtcr,u88f1,gbkf1d1 笔画数13,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11213534
狚dàn 1.动物名。状似狼。 2.戏曲行当名。元代以后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今多作"旦"。 3.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岚 (形声。从山,葻声。本义山林中的雾气) 同本义 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白居易《新栽竹》 又如岚气(山中雾气);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岚峰(雾气缭绕的山峰);岚雾(山中雾气);岚霭(山中的云雾。岚,山林中的雾气。霭,云气) 岚lán山里的雾气晓~。夕~
鐟tì 1.化学元素"钛"的旧译名。
斤〈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同本义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鈟锯制焉。以鈟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
犬〈名〉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食麻与犬。--《礼记月令》 时则有犬祸。--《洪范五行传》 犬坐于
酁chán 1.古地名。春秋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