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淖,笔画:11,拼音:nào,部首:氵

    简解

    淖〈名〉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同本义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流体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姓 淖 〈形〉 湿润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又如淖泽(湿润) 淖nào ⒈泥沼,烂泥泥~。 ⒉柔,柔和~弱。 ⒊ 淖zhào 1.中和,调和。 淖zhuō 1.姓。战国楚有淖齿。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淖chuò 1.宽。 2.见"淖约"﹑"淖弱"﹑"淖溺"。

    详解

    淖 nao、zhuo、chuo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淖 nào 〈名〉 (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 (2) 同本义 [mire] 淖,泥也。--《说文》 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 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 和泥曰淖。--《通俗文》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 (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 (4) 流体 [fluid] 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 (5) 姓 淖 nào 〈形〉 (1) 湿润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淖1 nào ㄋㄠ╝ (1) 烂泥,泥沼泥~。污~。~泞(泥泞)。 (2) 柔和。 〔~尔〕蒙语,湖泊,如罗布~~”(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淖2 chuò ㄔㄨㄛ╝ 古同绰”,绰约。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淖3 zhuō ㄓㄨㄛˉ 姓。 郑码vike,u6dd6,gbkc4d7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251112

  • 虣 猛兽 伏虣藏虎,乳血餐肤。--《文选鲍照芜城赋》 虣 通暴”。暴虐 禁其斗嚣者,与其虣乱者。--《周礼地官司虣》 虣bào 1.猛兽。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伏湶鼗ⅲ乳血飧肤。"一说,字当为甝,白虎。见黎经浩《六朝文絜笺注》。 2.同"暴"。凶暴;暴虐。 3.同"暴"。指凶暴之

  • 总 (形声。从糸,悤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

  • 澭yng 1.古水名。约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为古黄河的岔流,故道已湮。 2.古水名。约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 寜níng 1."宁"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 祍yang0 ⒈义未详。

  • 巍〈形〉 (形声。从山,魏声。本义高大) 同本义 巍,高也。--《说文》 巍巍乎尧舜之有天下也。--《论语泰伯》。集解巍巍者,高大也。” 崛巍巍而特秀。--《文选嵇康琴赋》 又如巍科(高级的科举高试);巍廓(高大开阔);巍耸(高耸);巍蟠(高大而盘曲);巍崇(高大);巍张(高大宽阔);巍峻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