嗫嚅 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嗫(囁)niè ①吞吞吐吐。口动,要说却又不说。 ②窃窃私语。
嗫 nie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3 嗫 囁 niè 嗫嚅 nièrú [speak haltingly] 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嗫 (囁) niè ㄋㄧㄝ╝ 〔~嚅〕口动,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郑码jcxx,u55eb,gbke0bf 笔画数13,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221115454
莿cì 1.草木的芒刺。 2.通"策"。
奷d 1.大。
客〈动〉 (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唐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
派〈名〉 (形声。本义水的支流) 同本义 派,别水也。--《说文》 百川派别。--左思《吴都赋》 九派乎浔阳。--郭璞《江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又如九派(一般指长江的很多支流);派流(水的支流) 泛指江河的流水 人物、事物的系统、流别 气
蕲 一种香草 古州名 通圻”。疆界 跨天下而无蕲。--《荀子儒效》 姓 蕲 通祈”。祈求 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吕氏春秋振乱》 蕲胜于人。--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 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又如蕲求(祈求) 蕲(蘨)qí ⒈通"祈"。
郼 古地名 郼hòu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