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名〉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譬,喻也。--《说文》 譬彼舟流。--《诗·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论语》 臣窃为公譬可也。--《战国策·齐策》 又如譬如(举例以比喻);譬犹(譬诸。譬若。譬如);譬况(比喻形容);譬谕(比喻) 譬 〈动〉 晓谕,使人知晓 又譬诸外戚。--《后汉书》。注譬,晓谕也。” 又如譬称(用譬喻的言辞解说);譬类(以类相比喻) 明白,晓得 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后汉书》。注譬,犹晓也。” 譬pì ⒈比喻,打比方~喻。~如。 ⒉了解,领会闻之未~。
譬 pi 部首 言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20 譬 pì 〈名〉 (1)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metaphor;analogy] 譬,喻也。--《说文》 譬彼舟流。--《诗·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论语》 臣窃为公譬可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譬如(举例以比喻);譬犹(譬诸。譬若。譬如);譬况(比喻形容);譬谕(比喻) 譬 pì 〈动〉 (1) 晓谕,使人知晓 [know] 又譬诸外戚。--《后汉书》。注譬,晓谕也。” (2) 又如譬称(用譬喻的言辞解说);譬类(以类相比喻) (3) 明白,晓得 [understand] 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后汉书》。注譬,犹晓也。” 譬解 pìjiě (1) [try to persuade]∶开导劝解 他千方百计去譬解她 (2) [explain]∶解释;说明 譬解过去 譬如 pìrú (1) [for example;such as]∶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seem like]∶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苏轼《教战守策》 譬若 pìruò [for example;such as] 譬如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譬若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譬语 pìyǔ [example] 用来打比方的话 譬喻 pìyù (1) [metaphor;simile;analogy;figure of speech]∶比喻,例如 (2) [admonish;adverse]∶劝说 也叫阿妈来譬喻他几番。--《警世通言》 譬 pì ㄆㄧ╝ (1) 打比方~如。~犹。~若。~语。~喻(比喻)。 (2) 领悟。 (3) 晓谕~解。~说(晓示述说)。 郑码xmss,u8b6c,gbkc6a9 笔画数20,部首言,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4111251
轺 古代轻便的小马车 轺,小车也。--《说文》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史记季布列传》 亲迎立轺并马。--《汉书平帝纪》 又如轺车(用一匹马拉的轻便车子。可当兵车);轺轩(轻便的马车。也作轺辂、轺驾) 使节所用之车 轺yáo
旟yú 1.古代画有鸟隼图象的军旗。《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州里建旟。"《诗.大雅.江汉》"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郑玄笺"鸟隼曰旟 。"《说文》"旟,错革鸟其上,所以进士众。旟旟,众也。"段玉裁注引孙炎曰"错,置也。革,急也。言画急疾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早,晨也。--《说文》 晨初为早。--《诗召南小星》疏 是谓老服。--《老子》 早夜以思。--唐韩愈《原毁》 早莺争暖树。--
黹 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 黹zh针线活针~。
蹦 双脚并拢跳。泛指跳跃;乱动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出现 蹦 bèng跳这鱼还活~乱跳的呢。
掴 用巴掌打 掴gui(又读guó)打耳光~了他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