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泣,笔画:8,拼音:qì,部首:氵

    简解

    泣〈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哭 泣 〈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泣qì ⒈眼泪~如雨下。 ⒉小声哭~不成声。 泣lì 1.形容暴风迅猛的样子。 泣sè 1.涩滞不畅。

    详解

    泣 qi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泣 sob; tears; weep; 泣 qì 〈动〉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weep;sob]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 [cry;weep]。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泣 qì 〈名〉 眼泪 [tear]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泣不成声 qìbùchéngshēng [choke with sob]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十分悲伤 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 泣诉 qìsù (1) [accuse while weeping]∶哭着控诉 (2) [tell one's sorrows in tears]∶哭着诉说[悲伤之事] 泣 qì ㄑㄧ╝ (1) 小声哭~诉(哭着控诉)。抽~。哭~。涕~。 (2) 眼泪饮~。~下如雨。~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郑码vsu,u6ce3,gbkc6fc 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431

  • 播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同本义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

  • 蜷〈动〉 卷缩,身体弯曲 小花猫蜷做一团睡觉 蜷(踡)quán ⒈身体弯曲。  ⒉ 蜷jun 1.方言。踢。 2.引申为斥逐。

  • 膼zhu 1.膇。 2.腿。

  • 溾i 1.见"溾涹"。 2.水名。在今湖北省京山县境内。

  • 彻 (形声。从彳,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

  • 肻kn ⒈古同肯”原来妇人自从武大死后,怎~带孝。”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